• <input id="qdaww"></input>
      <label id="qdaww"></label>

      傳播國學經典

      養育華夏兒女

      楊時《言默戒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

      作者: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:網絡

     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,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該說不說和不該說卻說,都會招致災禍,說話做事要適宜。

      言默戒

      楊時

      鄰之人有雞夜嗚,惡其不祥,烹之。越數日,一雞旦而不鳴,又烹之。已而謂予曰:

      “吾家之雞或夜鳴,或旦而不鳴,其不祥奈何?”予告之日:“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?其自為不祥而已?;蛞锅Q,鳴之非其時也;旦而不鳴,不嗚非其時也,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,人何與焉?若夫時然后鳴,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,孰從而烹之乎?”又思日:“人之言默,何以異此?未可言而言,與可言而不言,皆足取禍也。故書之以為言默戒。”

      【注】①時夜:司夜,指打鳴報曉。時,掌管。

      【試題】

      1.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。

      (1)或旦而不鳴 或:( )

      (2)皆足取禍也 ?。海?)

      2.把文中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
      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?其自為不祥而已。

      3.作者為什么認為雞“鳴”與“不鳴”都是“自為不祥”?

      4.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?

      【參考答案】

      1. (1)有的 (2) 招致

      2. 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?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。

      3. 當鳴不鳴,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。(或:“夜鳴,鳴之非其也; 旦而不鳴,不鳴非其時也”)

      4.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,都會招致災禍,說話做事要適宜。

      【作者簡介】

      楊時(1053-1135年),宋代將樂縣人(屬今福建明溪人),我國著名的理學家,還是一個很有影響的政治家。

      【參考譯文】

      鄰人有一只雞在夜里打鳴,厭惡它不吉祥,便把它烹吃了。過了幾天,另一只雞天亮了卻不打鳴,便又把它烹吃了。過后(他)對我說:

      “我家的雞有的夜里打鳴,有的早晨卻不打鳴,對這種不吉祥怎么辦?”我告訴他說:“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?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。有的夜里打鳴,鳴得不是時候;早晨不打鳴,不打鳴也不是時候,那是它們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,同人又有什么相關昵?如果它們按時打鳴,那么人將靠他們報曉,誰還會烹吃它們呢?”我又想到:人的發言與沉默和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?不應發言而發言,同應當發言而不發言,都足以招致災禍啊。所以寫下來作為發言和沉默的告誡。”

      【簡評】

      應該說的時候不說,不該說的時候卻說,都會招致禍事。因此可見,我們說話做事時都應講究時宜。

      關鍵詞:言默戒

      相關閱讀
      你可能喜歡
      用戶評論
     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      國學經典推薦

      楊時《言默戒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

     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      Copyright ? 2016-2023 www.cassatt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      皖ICP備16011003號-2 皖公網安備 34160202002390號

    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,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,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,盗墓笔记,盗墓笔记有声小说,手机推荐排行榜
    1. <input id="qdaww"></input>
        <label id="qdaww"></label>